首页 > 新闻

与墨尔本华人企业家一席谈

发布日期:2024 / 07 / 06

这是此次出行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停留的最后一个下午。6月30日,Mount Waverly社区活动中心,济群法师走进墨尔本静心学堂及20余家社团共同举办的企业家活动现场,为200多位听众开讲“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并与当地优秀华人企业家代表对话。

 

“经营企业是暂时的事情,而做人则是人生更加永久的事。做人是根本,做事只是做人的一部分。”临别之际,法师开门见山,语重心长。

 

 

讲座篇·临别赠言 将心来与汝安

济群法师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注由来已久。多年来,在与国内各行业优秀的企业家们一次次交流对话、为其解惑之后,他说,企业家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其数量之多、从事行业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鼓励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这个群体还将不断增长。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家们也比普通大众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2022年1月,法师《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一书付梓出版,探讨了十几个与企业家息息相关的话题。此次在墨尔本与一众华人企业家会面,他重点讲了成功观、做人与做事、出世与入世、现实价值与究竟价值四个内容。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才能真正成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功观不可同日而语。世间所说的成功,往往是以财富、事业作为评判标准,忽略了健康、家庭、心理,乃至社会的尊重和认同等;而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人生,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道,但这种成功观只着眼于今生,即便实现内圣外王,当今生走到终点时,生命去向何方?与上述两种人生观不同的是,佛教是从生命的视角来谈成功,认为生命是从无尽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限的未来,今生得以生而为人是最可贵的,以人的身份开发生命内在的宝藏、实现完全觉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想实现哪种成功?

 

 

 

从修身到平天下,心才是根本。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礼记·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包含着对如何做人、做事的思考。做事先做人,做人要以修身为本,修身要先正心、诚意。问题是,如何做到心思端正、意念真诚呢?

 

“‘正心’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啊!”谈及“四书五经”、宋明理学,济群法师不无感慨地说:“生命是一种无尽的积累,所有的情绪、行为发生之后,都会在生命中留下痕迹,进而形成我们的认知模型和需求模型。我们活在自己的情绪和念头里,不能如实、客观地认识一切,于是想不生气、不纠结,想静心,想放下,却偏偏身不由己。”

 

法师说,正心需要认识本心。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清明的心,知善知恶,了了明知,就像一潭清澈的水。开展正念禅修,为心选择一个锚点,比如呼吸、喝茶、吃饭、走路等,然后把心专注在上面,在专注的过程中,开启内心的觉知。“一旦跟念头保持距离,你会发现所有的念头、情绪,都只是心灵天空中的一个影像而已。”法师说。

 

通过正念禅修训练觉知力,开启生命内在的觉性,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文化,而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既重入世又重出世。

 

济群法师说,一个人只要有贪嗔痴,生命就会像一台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佛教的出世思想,就是要平息每个人内心的迷惑和烦恼,开启内心的光明、智慧和喜悦。同时,大乘佛教以菩提心和空性见为两大修行关键,前者成就慈悲,积极入世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后者成就智慧,在入世度众生的同时又保有一份出世的超然。

 

法师提到了佛教的《维摩经》,经中记载了一位事业做得很大、很有社会威望的维摩诘居士,他出入各种场所,广泛地利益众生,但同时境界很高,心不粘着,为大乘佛教“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做了生动的注解。

 

 

 

如何在追求现实利益的同时,实现究竟利益?

 

价值、利益是商业社会特别推崇的。济群法师从现实利益、长远利益、究竟利益三个角度看待人们对价值和利益的追求。他说,人们多半只关注现实利益,但怎么把拥有的财富长远地传承下去?这就涉及到长远利益和究竟利益。

 

首先,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这是必须警醒和避免的,要合法合规、讲究诚信。同时,一个人的成功跟他自身的福报有必然联系。福报的源泉是慈悲心,带着友善心、责任心、利他心去做事,就会源源不断产生福报,实现长远利益。

 

其次,世界无常变化,何来永久价值?惟人心之中藏有一个无尽的宝藏。通过学习佛法智慧,接受正念禅修的训练,开启宝藏,才有能力把商场变成道场、把做事变成修行,在追求现实利益的同时,实现究竟利益。

 

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济群法师引导在座众人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安顿身心,追求长远利益乃至究竟利益。这一番临别赠言,语短情长。

 

 

 

 交流篇·连环十三问 悲智妙语答

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澳大利亚浙江侨民联合会会长周枫、澳大利亚京津冀商会执行会长王燕峰、世界第六大会计师事务所RSM大中华市场总负责人王芳博士3位墨尔本优秀华人企业家代表与济群法师进行了交流,交流活动由浙商总会澳大利亚商会联合会会长陈静主持。一个多小时里,济群法师对3位企业家的13个问题进行了清晰准确的答复,令现场听众大呼过瘾。在此,笔者尝试加以整理,将法师的精彩回答悉数奉于读者。

 

 

周枫:请问法师,现在科技的发展不但使人的忙碌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忙。我自己也有一个小企业,怎么在忙碌中找出时间来系统学习佛法呢?

 

济群法师:当前,整个世界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升级,但人类自身却没有太大的升级,反而问题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在做企业的同时,企业家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处变不惊,不被打倒。过去我到国内的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讲课,也在一些寺院开办企业家静修营,指导企业家们修学佛法。相比于西方文化向外寻求依赖,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提升自己。有时间还是没时间,关键是能否认识到学佛的价值。重要,就有时间。

 

周枫: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禅宗思想如何帮助企业领导、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在快速变化的世界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济群法师:一方面,企业要有信念、文化、统一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要进行制度建设,做标准、做模式。像阿米巴、区块链这些管理方式主要是让员工能够自觉独立,管理者把企业要做的事情变成员工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会省力很多。我在国内倡导佛化企业,从打造禅意静心空间,到组织学习禅文化,对企业经营很有帮助。

 

主持人陈静:(笑)周会长刚刚还觉得没时间学习,现在好像很急迫地要把佛法带进企业了。

 

 

 

王燕峰:法师好!我想替很多朋友问一下,我不学佛,但做善事、有意义的事,会有福报吗?

 

济群法师:好人有好报取决于因果规律,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学佛呢?国内的复旦大学曾请我参加心理学论坛,让我解答“如何让爱心更有力量”。我想,做好事需要智慧的支持,否则容易做出烦恼。世界快速多变,学佛让人能从容淡定、欢喜智慧地面对一切顺境和逆境。

 

王燕峰:感恩法师。我还想问,有些人在学佛以后,好像很纠结,体会到很多“业障”。他们怎么越学越有业障?反观不学佛的人,就没有业障,可以过得很快乐。

 

济群法师:(笑)学佛也有各种方式方法,要找到好的老师、系统地学,这样可以在内心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另外,要知道,照见自己的不足,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相反,如果不学习,觉得自己过得很好,每天乐呵呵的,但所做的事情对生命有多少价值?正确学佛,假以时日,不仅今生越来越美好,还会一生比一生更美好。

 

主持人陈静:我记得王燕峰会长经常说一句话,“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话虽如此,真有事的时候,事还是事。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通过学习,我的内心已经飘来了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王芳:今天有幸听到法师开示,我对您数次提到的“起心动念”有一些感悟。有时候一个念头生起,我会彻夜难眠,不知道要不要为这个念头付诸行动。怎么控制或引导这些念头呢?

 

济群法师:念头来来去去,是正常现象。但很多人念头一生起,就被它牵着走。念头力量的大小跟执著的程度有关系。通过学习智慧文化,看懂自己所执著的事情;再通过禅修,让自己做一个旁观者。保持觉知,才有能力化解这些念头。

 

王芳:平时我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企业家,有人能量很强,有人能量很弱。我该如何保持自我的能量场,既不被“高人”带着走,也不被“低人”拉下去?

 

济群法师: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份自信,使内心保持独立。其实,我们面对的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也有不足。能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需要理性面对。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对一个企业、一件事情、一个人要全方位评估,感性的印象本身并不客观。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设定,符合设定,你就觉得他的能量强;不符合就觉得他的能量弱,这种方式不对。

 

周枫:法师,禅宗里面似乎有很多方法论,其中一个叫止观。我初步接触佛法,不太了解,能请您具体讲解一下吗?

 

济群法师:佛法,学了之后要通过禅修用起来,止观就是一种禅修方法。止,就是训练专注力,让心静下来。但只有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训练觉知力。观,就是我们内心超越理性的一种觉知的力量。除了理性,每个人的生命内在还有一种“纯净的直觉”,这是更加深刻的、能够认识宇宙本质的一种认识能力。

 

周枫:做出重大决策时,佛教的观自在思想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济群法师:智慧的选择取决于长时间以来的经验以及对世界、行业、行情的全面了解。佛法智慧会让人内心安静、客观,不被利益、情绪、偏见所引导,在如实、客观评估之后,再做出选择。

 

 

 

王燕峰:刚才我看着主持人陈静、听着您的开示,突然想问,你们是谁?澳大利亚有很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Messenger,他们传福音。那你们是传经人吗?

 

济群法师:(笑)我在做什么,我就是什么。我这次来到澳大利亚,希望通过传播东方智慧,帮助华人乃至外国人学会从东方智慧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当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今天的人们可能没办法想象再过10年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到外在世界寻找人的出路,其实难度越来越大。东方智慧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样的智慧需要有人去传承和传播。

 

王芳:刚刚法师提到了《金刚经》,我接触过一些大企业家,“梦幻泡影”这个说法有时被他们拿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有时又确实能帮助他们在逆境中不那么悲观。请法师告诉我《金刚经》这句话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怎样用它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

 

济群法师:佛法包括戒、定、慧三学。戒律代表着一种行为准则,禅定帮助我们更专注、有效地做好每件事,乃至开智慧;正见可以帮我们摆脱对世界的错误认识。“梦幻泡影”是说现象的世界是一个假象,但“假”并不代表“没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会招感恶果,不是一句“梦幻泡影”就能当它不存在的。

 

王芳:法师,我们日常提到压力,就想避而远之。但我看过一个国外的视频,说压力其实能产生一些激素,保护我们的心脏。怎样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压力时,让自己不会一直焦虑?

 

济群法师:对一件事有个很高的期待值但又没有信心做好,就会有压力。听你刚刚的说法,似乎压力有利于健康,但其实压力更多的还是会引起负面心理。对此,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不要把期待值设定得很明确。你看那些打游戏的人,他们把每一关的设定都看作正常,只是不断去突破,那么所有逆境都只是挑战,是增上缘。

 

 

 

周枫: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这里,禅宗怎么发挥作用?我们怎么把禅宗思想广泛传播出去,让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能接受?

 

济群法师:单纯讲禅宗的修行,是很高深的。我想我们要做的是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智慧文化,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更智慧地处事。静心学堂把我几十年来的探索进行了落地,他们在建设禅意空间,开展禅茶活动、读书活动。今天现场也有很多我的书,我还有一些在国内外面向各领域的讲座,大家都可以看一看,并带给更多人。

 

周枫:最后一个问题,我在办侨团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分分合合的情况。您个人在人生挑战或者危机面前是怎么度过的?

 

济群法师:(笑)那我要先想一想我的人生有什么挑战。其实挑战还是不挑战,跟认知有关。当我们觉得一切的发生都是正常的、都对成长有帮助,就不会觉得哪件事是挑战。出家人没有得意,也没有失意,有因缘时,就做一些弘法的事情;没有因缘时,我就到山里清修,或者坐下来写写书也挺好。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什么都不做也挺好,你说我何来挑战呢?

 

……

 

笑声、掌声在偌大的活动现场再次响起,墨尔本的冬天原来这么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