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推荐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至。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丰富便利,人们却依然忧思难安。在这物质发达而内心迷茫的时代,人类将何去何从?2018年2月4日,济群法师和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教授,继《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对话后,就“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热点问题,分别从佛法和哲学的视角,探讨人类在当代的出路。

《心经》的禅观

《心经》是国人最为熟悉的佛经之一,也是很多佛教徒的日常定课。但我们平时对《心经》的学习,多半停留在念诵,或是理论的了解,很少想到它和禅修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学佛的核心目标是解脱,其关键在于体认空性,而《心经》的禅观正是引导我们直接契入空性的手段。

心灵创造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特定条件下的假象,还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大杀手是什么?如果幸福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追求幸福岂不成了水中捞月,注定是一场不可企及的幻想?

向观音菩萨学修行

信佛不是找一个靠山,而是以此作为学习榜样。就这个意义而言,对观音菩萨最好的纪念,不是什么外在形式,而是了解菩萨的发心、行持、功德,践行菩萨的法门,由此圆满菩萨的品质,并最终成为观音菩萨。

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什么是觉醒艺术?什么是禅意设计?我们知道,佛法的意义在于引导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智慧本身就是觉醒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工作者在佛法智慧启迪下创作的作品,以此承载自己对法的理解和实践。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唯有真理、唯有正信才是破迷开悟的最佳利器。这又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破除的是不是迷信?其次,我们用以破除它的武器是不是真理?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是以一种迷信去破除另一种迷信,甚至是以迷信去障碍对真理的认识。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如何才能使人生获得幸福?古往今来,人类为探索幸福不懈努力着。遗憾的是,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只知道一味追逐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一切就能幸福。然而,在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

寻找心的本来

一条道路、两个层面、四种身分、五处用心、九种禅修,

透过三级修学课程,从修学之路迈向心灵觉醒之路。

 

佛法虽有种种法门,但最终都导向两大核心:一是觉醒解脱;一是慈悲利他。

 

但学佛要迈向觉醒,这条路究竟怎么走?面对浩瀚的佛典,很多人无所适从,或盲修瞎练,或偏执一端,所以佛陀特别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本书中提出了修学的道路、任务和方法,并以菩提导航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我们顺利走上菩提道。

 

在三级修学课程中,通过「人生佛教」确立三观;通过《道次第.闻法轨则》,建立正确的修学态度和动机。以正念为着力点,以正见为辅助,就能打开觉醒之门,成就解脱。

 

进而,又以《慈经》为切入点,建立三级利他禅修。初级依《慈经》修习慈心;中级依《道次第》、《入菩萨行论》修习大悲心,发起菩提心;高级依《辩中边论》、《金刚经》等,修习空性见,超越二元执着,成就无所得心。

 

普愿所有接触佛法的人,都能沿着觉醒之道,同登彼岸!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在修学路上,有干扰、有诱惑,有种种不期而至的意外,

我们靠什么来坚守、来面对、来解决?

《道次第》给予我们的,就是步步向前的引导,不再退转的力量。

 

怎样才能使学人在短时间内把握修学要领,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行?在多年探索实践中,济群法师认为,《菩提道次第论》恰能契合这一需要。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包括《广论》和《略论》两部,完整概括了走入佛门至成就佛道的全部过程。《广论》是宗喀巴大师46岁时所造,从道前基础开始,由下士道(人天乘)、中士道(声闻乘)、上士道(菩萨乘)层层递进,将三乘佛法总摄于一成佛之道。但《广论》卷帙浩繁,普通根机者往往望而生畏,故宗喀巴大师于59岁时另造《菩提道次第略论》,将《广论》核心内容作了概括,并完整保留其中关于修法部分的内容。可以说,它不仅是《广论》的简化版,也是修持版,实用版。

 

本书是济群法师所有著述中历时最久的一部书稿,从记录到完成,六度寒暑,几易其稿。其中,凝聚着法师多年来对佛法修学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更凝聚着他对四众佛子的切切悲心。

 

在本书中,济群法师藉由讲课《道次第》的因缘,将他多年以来对佛法的思考和探索作了全面梳理。法师的讲解重点,是立足于《道次第》的整体建构,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使学人由表及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道次第》为我们提供了修行的完整要素,同时建构了合理的次第。不管你是上根利智,还是普通根机,都可以从中受益。按照这个模式的引导,哪怕你面对的是喜玛拉雅山乃至须弥山,也有楼梯让你一步步地向上,假以时日,就能走到山顶。

真理与谬论 - 《辩中边论》解读

唯有从认识上着手改变

才能打破我们生命中的无明

 

《辩中边论》是弥勒菩萨传世的重要论典之一,也是唯识宗重要的依据论典。唯识宗的依据典籍为「一本十支」,本为根本,支为支干。「本」便是《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虽为「十支」之一,但其地位仅次于《瑜伽师地论》。

 

「中」是中道,「边」是边见,《辩中边论》即讨论中道(真理)与边见(谬论)的不同。中道即正道、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符合真理的认识,即成佛之道。例如八正道的修行是以正见、正思惟为基础,并远离和真理不相应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还要远离常人所热衷的物欲生活,及当时很多宗教倡导的无益苦行,也就是远离以上二边。

 

唯识学是一种认识论,唯有从认识上着手改变,才能打破我们生命中的无明。《辩中边论》帮助我们辨别什么是中道实相,什么是符合中道的修行,什么是断见、常见、有见、无见等边见,什么是落入边见、邪见的修行。由此显示我们认识中的真理与谬论的差别。通过本论的学习,能使我们摆脱边见和邪见,安住于中道行中。

 

佛教中任何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都必须确立自宗的中道见。唯识的中道见对于我们认识人生、指导修行具有独到之处,以妄识作为有情生命的立足点,并以此解释世界的存在及如何依修行成就解脱,对于唯心所现这一问题的阐述,更贴近于现实人生。

菩提大道 - 《道次第略论》讲记

在修学路上,有干扰、有诱惑,有种种不期而至的意外,

我们靠什么来坚守、来面对、来解决?

《道次第》给予我们的,就是步步向前的引导,不再退转的力量。

菩提心与普贤行愿

在汉地,《普贤行愿品》作为净土五经之一,被信众广泛传诵;在早晚课的大忏悔文中,也将出自本品的七支供,作为修习忏悔的重要内容。而在印度、西藏的各种修行中,更是对七支供推崇备至。

 

依普贤菩萨的广大见地观修,就能将每个行为从有限变为无限。以此集资,可速速圆满成佛资粮;以此净障,可速速消除一切障碍。

 

本书将有关菩提心教法和《普贤行愿品》的内容编在一起,因为二者在修行上密切关联。《普贤行愿品》是菩提心的无上观修。如果没有这种见地,就无法像佛菩萨那样,以虚空般的广大胸怀,接纳并利益众生。反过来说,如果不立足于菩提心教法,我们也难以理解《普贤行愿品》开显的甚深境界。

 

发菩提心,行十大愿。是身为大乘佛子的最好选择!

认识与存在

水本来只是流动的液体,是低温将它们冻成了冰。

执着就像低温一样,将妄想凝聚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

 

唯识学是一种认识论,其修行是从改变认识入手。每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中,离开自己的认识,这一世界就不存在了。除了个体之外,宇宙中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世界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认识」与「存在」两方面。《唯识三十论》正是解决认识与存在的关系。世亲菩萨撰写本论,就是为了破我法二执,以显唯识中道之理——世间万有只是心识的显现,当证得我空、法空,就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唯识三十论》的思想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八识,2.诸法唯识,3.三性、三无性,4.瑜伽止观。现代人研究唯识,往往停留在前三项,忽略了唯识止观的部分,这就使唯识趋向哲学化。但在学佛过程中,「见」和「行」是缺一不可的。唯有「解行相应,教观并重」,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式。所以本论也是强调学佛需「解行并重」的论典。

 

《唯识三十论》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个偈颂,但文约义丰,正所谓「含万象于一字,约千训于一言」,既是一部唯识学概论,也是唯识学集大成之作。本书附篇亦介绍唯识重要论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等,让我们对唯识有更全面的认識。

走近佛陀

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成就和佛陀同样的生命品质

 

对于佛弟子而言,「皈依三宝」似乎再熟悉不过。事实上,皈依除了仪式,本身也是重要的修行方式,是贯穿整个成佛的修行。本书中,从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认识三宝、如何皈依、皈依的正行等八个方面展开阐述,引导大家全面了解皈依。

道次第之道

修学离不开四个一,那就是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一个目标──就是解脱;

一张地图──就是《道次第》;

一位导师──就是依止修学的善知识;

一群伙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

 

道次第,即由浅而深的修道次第,古今大德多有相关著述,而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论》,更以其内容完整、次第清晰而影响至今,广为四众弟子推崇。

静心学堂丛书

查看全部
  •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 《心经》的禅观
  • 心灵创造幸福
  • 向观音菩萨学修行
  • 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修学引导丛书

查看全部
  • 寻找心的本来
  •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 真理与谬论 - 《辩中边论》解读
  • 菩提大道 - 《道次第略论》讲记
  • 菩提心与普贤行愿
  • 认识与存在
  • 走近佛陀
  • 道次第之道

智慧人生丛书

查看全部

以戒为师丛书

查看全部